他雇佣自然为他作画,让光、火焰和天空成为艺术家

时间:2017-01-21 20:31:10 | 来源:艺术云图

资讯>国际>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千百年来,艺术家们用自己的画笔,在画布上描绘他们看到的自然世界。不管是古典时期的华丽与理想,还是印象派的浪漫与抒情,自然世界始终是艺术家们灵感的来源。然而进入20世纪50年代,在德国艺术家奥托·皮纳(Otto Piene)的“零派”(Zero Group)中,这种关系改变了:自然不再是艺术的对象,变成了艺术的创作者。


1960年代晚期的奥托·皮纳

“零”是原点,也是一切可能

零是静默。零是开端。零是圆满。零是旋转。零是月亮,零是太阳。零是洁白。零是荒野。零浮游为天空,飘垂为夜幕。……零就是零。

——“零派”宣言

很多人都知道,纳粹元首希特勒是一位艺术爱好者。但是元首爱艺术也不一定是好事:在纳粹德国时期,钟爱古典艺术的希特勒把一切现代主义艺术都当作“堕落”,他曾举办“堕落艺术展”讽刺批判这群前卫艺术家们,对现代艺术赶尽杀绝。于是一向长于抽象艺术的中德国就此丧失领先地位。


1937年“堕落艺术展”现场

二战后,当欧洲还未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时,波洛克已经在美国掀起了一场“行动绘画”的抽象表现主义热潮。几年之后,这股“行动绘画”的热潮回流到欧洲,重新影响德国艺术家们的创作。于是如汉·特里尔(Hann Trier)、彼得·布吕宁(Peter Brüning)等人,开始让颜料肆意在画布上流淌,让颜料和笔触的节奏与韵律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杰克逊·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 Number 17A

然而这种随性的抒情方式很快就遭到了反对。1957年,奥托·皮纳(Otto Piene)和海因茨·马克(Heinz Mack)一同成立“零派”。这个派别反对用绘画表达感情,他们希望回到原点,把一切主动权交给自然、交给科技,让自然表达自己,而不是给它强加任何艺术家的主观感情:“零”是原点,也是一切可能。


“零派”宣言:“新理想主义的零”(Zero der neue Idealismus)

“玩火”作画:自然是个艺术家

绘画是什么?绘画是磁场、是创作者灵感碰撞融合的舞台、是色彩的流动、是宇宙最深处的回响,绘画让观者血脉喷张……

——奥托·皮纳


奥托·皮纳,黑色是滚烫的(Otto Piene,Das Schwarz ist heiss, 1967)

在以奥托·皮纳为代表的“零派”艺术家眼中,自然不再是艺术表现的对象。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让自然本身变成了可以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和波洛克一样,他们也在进行一种创作的表演,但不同的是,“零派”艺术家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了自然——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自由了。


奥托·皮纳(Otto Piene), Lugde

奥托·皮纳最早开始在他的“烟雾绘画”中用到火,之后完全让火来决定他绘画的形式:他让可燃的颜料在画面表面燃烧、凝结、成型、上色、转化……火焰对画面做了什么,他的作品最终就会呈现出什么——自然代替他成为一名艺术家,而他的双手完全被解放出来了。


奥托·皮纳,绿色空间(Otto Piene, Green Space, 2001)


奥托·皮纳 下降(Otto Piene,Down, 1994)

光之芭蕾:一场光的舞蹈

沿着这种思路,奥托·皮纳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又让光创作了属于自己的作品。1959年,奥托·皮纳创作了作品《光之芭蕾》(Light Ballets)。他用挖空小孔和细线的纸板做了一个“灯罩”,让光从孔洞中发射出来。


奥托·皮纳2011年展览“光之芭蕾” 现场

之后的几年里,他逐渐把《光之芭蕾》升级成可以转动,并配有音乐的作品。在作品的展示中,整个房间充满了迷幻的光点,带领着观众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幽暗的房间如外太空一般变幻莫测。


奥托·皮纳2011年展览“光之芭蕾” 现场

天空艺术:彩虹点亮天空

正如石匠是哥特时代的艺术家一样,驾驶喷气机在空中留下雾化尾痕的驾驶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我们的作品应该能被充气、被点燃,或者能被发射到激光波到达的地方。

——奥托·皮纳

奥托·皮纳最著名的作品,要属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奥运彩虹》(Olympic Rainbow)。这是六十年代末起皮纳的一种新尝试:天空艺术。


奥托·皮纳,奥运彩虹 (Otto Piene, Olympic Rainbow, 1972)

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中,背负着沉重历史的德国希望以一个全新的面貌示人,于是将奥运主题定为“彩虹”,在闭幕式中,皮纳这件由5根聚乙烯管组成的作品腾空升起,象征着战后德国的希望与和平。


奥托·皮纳,奥运彩虹 (Otto Piene, Olympic Rainbow, 1972)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天空艺术”成为皮纳创作的主要方式。

直到2014年他去世的前一天,仍然在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布置他的新展览“More Sky”。

在西方艺术史中,不乏艺术与科技的互动,在皮纳的作品中,自然、机械和光都被融入艺术创作的方式之中。而艺术走出“艺术本体”不只有这一种方式。近日在北京OCAT研究中心举办的展览“德国影像:艺术家的传奇”中,展示了包括《奥托·皮纳——从零到彩虹》在内的八部纪录片,讲述德国艺术传奇大师的创作故事。

这其中有倡导“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约瑟夫·博伊斯,有在非洲建立“戏剧村”的克里斯托弗·施林格塞夫,也有用摄影记录工业发展的贝歇尔夫妇。这些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的创作轨迹,把作品还原到创作过程中,告诉我们艺术家在成为传奇的路上要经历和克服的种种。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