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牡丹

时间:2016-05-17 17:04:02 | 来源:经济日报 □ 金 晶

艺术家>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以其独特品格滋养着文化人心,也承载着华夏大地的文化印记。四五月,正是牡丹在中华大地自南向北次第盛开之时。在北京西山脚下中科院植物所的牡丹实验田里,许多在公园里很难见到的牡丹品种在丽日和风之下娇艳绽放,以地为席,以花为题,一场艺术与科学的对话在此展开。

对话人——

徐冬冬(右):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抽象绘画流派开山之人

刘政安(左):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牡丹专家、研究生导师、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副秘书长

品味牡丹

从牡丹花里读懂其自然演变中“知进退、明舍得”的智慧,我想我们才算是懂得了一点点的牡丹。

徐冬冬:年少学画的时候,我曾画过牡丹,还写过一首诗“洛阳城内三春雨,在我浓淡笔墨中”。但是现在当它陪我度日,反而不画了。越来越觉得要懂得它才能动笔,但要懂得它哪有这么容易。

刘政安:牡丹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它在地理分布上非常广泛,而且花色、花型也丰富。它是我国地地道道的原产花,起源全都在我国。南到广东韶关,北到哈尔滨,都可以看到牡丹的花影。

徐冬冬:东晋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里,已经出现了赏牡丹的场景。牡丹的迁徙和文化的流传,关系太密切了。牡丹在唐代就已经是“国花”了,被宫廷尊为“百花之首”。人们把野山上的牡丹花引入到园中,并在画中、诗中有所体现。在那个时候,我们这个民族就喜欢代表富贵的牡丹花,具有容纳天下的雍容气度。这种审美像血液一样贯穿在国人的文化之中。

刘政安:牡丹成为现在的百花之王,经过了千锤百炼。牡丹有一个特点,其他任何植物都不具备,“长一尺退八寸”。每当长到一尺高,到冬天的时候,上面就会干枯,只有两寸多活下来,年年如此。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为来年的抽枝勃发做好准备,而我体会,这也蕴含着“舍得进取”的哲理。

徐冬冬:进与退,舍与得,在植物界,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智慧。古人在对自然的观察中,将其凝练总结为人生之“道”。

中华文化讲究“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退”不是“倒退”,而是“稳中求进”。放在我们这个时代,“进”便体现为创造、创新。

欣赏牡丹,既要有今天的时代感,也要有历史感和文化的延续。若能从牡丹花里读懂其自然演变中“知进退、明舍得”的智慧,我想我们才算是懂得了一点点的牡丹。

尊重牡丹

牡丹来自自然,也应随同人类的智慧回归自然

刘政安:我们对牡丹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花上、观赏上。从汉代开始,人们就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一边用药,一边美化生活。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牡丹的应用越来越广。譬如六味地黄丸中的一味药“丹皮”,就是来自牡丹根皮。另外,现在把牡丹的花瓣、花蕊开发成茶,把种子提炼成优质的食用油,产业化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

徐冬冬:一定要让牡丹的实用价值多于甚至高于它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吗?中国传统哲学论述了“无用之用乃为大用”的道理。我以为,牡丹最大的价值在于看似“无用”、实乃“大用”的文化审美。牡丹的应用需要“取之有度”。牡丹来自自然,也应随同人类的智慧回归自然。

刘政安:我理解的“度”,就是自然界大道生存的规律。爱牡丹,不是说天天给它施肥、浇水就是最好,爱得过分了也不行。按照它的规律来服务它,它就会开出灿烂的花来报答自然,报答养牡丹、爱牡丹的人。

敬畏牡丹

人类的发展不能再只以自身为中心,要追求宇宙万物平衡和谐的最高境界

刘政安:让牡丹回归自然,事实上,我国已经把牡丹列入退耕还林范围,实际上就是在发挥它的生态效益的基础上,让它的观赏效果发挥到最大。我们正在努力培育观赏、药用、油用优良品种,为我国解决粮油安全问题出点力。

徐冬冬:我们借着牡丹的媒介来谈人与自然的关系。科研造福人类,好像已经是无所不能了,但人类同时无限度地向自然索取,不惜浪费、破坏资源,无视自然环境的平衡。所以,今天讨论牡丹,其实是在讨论人类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对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生态污染等等,必须要有所警醒。

刘政安: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必须要有。一草一木、一树一花来到世间,都有它在自然界存在的空间和规律,不应该以人的喜好左右它的生存或灭亡。我们现在有些过度以人为中心,很多开发超出了自然和地球的承载能力。与牡丹打交道这么多年,我首先敬畏牡丹,感谢牡丹,尊重牡丹,服务牡丹。人类敬畏自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我觉得这很重要。

徐冬冬:牡丹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能感到牡丹和我相通的“心”。宋代理学大家陆九渊提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意思是说宇宙万物都是有心的,是平等的。这对“天人合一”哲学理论的完善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和其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一起,成为我们今天建立中华新型文化的基石。

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可以成为全人类的基本价值。西方文化以征服自然、以人类为中心的道路走到今天,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其根源就在于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所以,中华新型文化应有自己的价值观、自然观和宇宙观,我们的宇宙观讲究宇宙间万物的平等,强势向着弱势倾斜而达到平衡,从而使各种文化处于和谐的气氛中。当然,这不仅涉及人类社会,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地球上的一员,牡丹也一样,其他生物也是如此。人类的发展不能再只以自身为中心,要追求宇宙万物平衡和谐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我们在欣赏牡丹花时的一丝丝遐想。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