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 40591930, "title":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举办第五届国际音乐周开幕式暨“双一流”综合类高校音乐学科发展院长论坛", "author_name": "台馨遥", "source": "艺术中国", "post_id": 40591930, "cover": "http://art.china.cn/artchina_app/images/2018-11/27/53f283a2-fd9a-4c9f-b51c-bb72460d4590_batchwm.jpg", "content": "


<\/p>

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国际音乐周开幕式<\/span>现场<\/p>

2018年11月15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音乐系承办的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国际音乐周开幕式暨“双一流”综合类高校音乐学科发展院长论坛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与何思敬讲堂举行。
<\/p>

2018年8月27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从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深化改革等方面为国内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全方位指导。此前,在2017年9月三部委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中,北京师范大学位居名单拟定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6所A类院校之列。<\/p>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拥有全艺术学科,音乐学科历史悠久,历史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学者都曾经在此执教,随着学院的“双一流”建设规划,音乐学科有望获得较大提升空间。<\/p>

本届国际音乐周暨院长论坛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旨在为加快推进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促进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科与其他综合类高校音乐学科在文化建设与教学模式等层面的交流探讨,在相互借鉴中谋求共同发展。<\/p>

音乐周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辛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先后致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主任郭兰兰主持开幕式。<\/p>

<\/div>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辛杰致辞<\/p>

辛杰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音乐周自举办以来,已经与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著名音乐学院建立了良性持续的交流活动。国际音乐周的举办,不仅开阔了本校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为他们专业的国际化程度以及教育实践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全校的美誉建设尽了一份心力。正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美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期望的那样,艺术教育塑造人的灵魂。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接受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至关重要。大学首先是进行未来社会人的培养,青年人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文化越来越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及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在高校。此次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牵头,邀请到国内众多在教育部艺术类学科评估中位列排名榜的综合类音乐学院的院长,共同探讨综合类高校的音乐学科建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此次研讨会的成果,对于未来全国综合类高校的音乐学科建设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p>

<\/div>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致辞<\/p>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首先代表教育部高教司,对本届音乐周和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音乐周自2014年创办以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打造全球音乐交流平台,众多海内外知名的艺术家走进校园来进行教学和交流,有效促进了音乐思想的碰撞和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力和受益面正在日益的扩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美育工作,坚持以美育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具有超越国界,超越语言的魅力和力量,音乐素养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音乐周和论坛这样一个平台,让各个高校和各位艺术教育工作者在一起共同研讨,进一步聚焦育人理念的更新,注重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进一步聚焦教学体系的优化,创新音乐教育的方式;进一步聚焦育人资源的整合,探索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国际音乐周是一个非常好的国际音乐教育交流互建的平台,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高等音乐教育的传承、发展、借鉴和创新,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共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p>

<\/div>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致辞<\/p>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在致辞中表示,“国际音乐周举办五年以来,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第五届国际音乐周,又正逢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形式。从国家的需求看,文化软实力着实是我们最大的一个需求。对内对外,都有一种想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烈愿望和诉求。音乐作为一个不需要特殊语言,可以跨越国界、跨越文化、跨越种族、跨越宗教的一个超级交流工具和沟通的桥梁,一定会在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进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产生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这是我们在本届国际音乐周上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命题。同时,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音乐与舞蹈学科如何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做国际音乐周和本次论坛重要的现实语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音乐教育,虽然有一百多年的光荣历史,但是在今天,我们依然感觉,面对国家艺术教育的高层次的需求,面对美育尤其是公共艺术教育的迫切现实需求,无论是我们的理念,还是我们的内涵、模式,都有相当大的空间需要去努力探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际音乐周和论坛的举办,不仅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关乎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特别是音乐舞蹈学科的‘双一流’建设,更关乎我们的艺术教育尤其是我们北师大音乐教育现代化等多重命题。”
<\/p>

<\/div>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主任郭兰兰主持开幕式<\/p>

领导及嘉宾致辞过后,开幕式音乐会随即响起,正式拉开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国际音乐周的序幕。<\/p>

<\/div>

北师大音乐系女声合唱《心在说》,钢琴伴奏:王晨<\/p>

<\/div>

琵琶独奏《弦子韵》,演奏者:董蓉蓉<\/p>

<\/div>

《啊,多少次,多少回我在向你恳求》(选自歌剧《凯普莱特与蒙太古》),女高音独唱:高瑞璇,钢琴伴奏:唐晓鸟<\/p>

<\/div>

《圆舞曲M.92》,钢琴独奏:巩曙光<\/p>

<\/div>

《将军令》,器乐合奏:和雅乐坊<\/p>

音乐会结束之后,作为本届国际音乐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双一流”综合类高校音乐学科发展院长论坛在何思敬讲堂召开。与会院长、专家针对当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分享了各自学院今后的发展设想和规划以及综合类高校音乐学科“双一流”建设的优势,并结合目前我国综合类院校音乐学科的发展现状,探讨了阶段性发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span><\/p>

<\/div>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在院长论坛上发言<\/span><\/p>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在发言中提出了当前音乐学科建设普遍面临的几大问题,“首先,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当音乐学科作为新的一级学科设置之后,以怎样的建制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这个一级学科的发展,也就是音乐学本身的发展;其次,在‘双一流’的建设框架中,专业的设置,比如学位点和专业教学如何做到相辅相成,在学术评价体系上,如何协调学科需求和专业需求的矛盾,理论和艺术创作如何取得平衡;再次,如何协调好专业性的音乐教育与公共艺术教育可能是我们面临的共性问题。”<\/p>

<\/div>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名誉院长马达作主题发言<\/span><\/p>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名誉院长马达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建设及发展前景思考》的发言,分别从学院申报硕士生教育综合试验区、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学科建设、教师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教材的情况、国家课题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重大赛事获奖和学术交流等层面分享了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近些年取得的成果和值得借鉴的经验。作为一个地方高等院校音乐舞蹈学院的院长,他认为一个学院、一门学科方向性的顶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建设应该是学院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p>

<\/div>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包爱军<\/span>作主题发言<\/p>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包爱军在发言中表示,学科建设摆脱不了大学的发展方向,一定要紧密结合大学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并为此服务。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培养民族音乐人才,服务民族地区和首都建设,并由此培养了一大批民族音乐的高级专业人才。“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我们主要的目标是服务中央民族大学建立成一所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科的优势上来说,我们提炼了三点优势:综合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在民族性这一点上,全世界任何一所大学都无法与我们相比。”因此,包爱军认为,能否提炼自身的学科优势并将其与大学的发展方向相结合至关重要。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发展愿景是将学院建成“一个学科,一个高地,三个中心,一个平台,两个服务,五个满足”。“一个学科”是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民族音乐学学科;“一个高地”是建成民族音乐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信息和展演的高地;“三个中心”是建立成一个国家级的民族音乐科学研究中心、民族音乐展演与传播创新中心和民族音乐的信息数据中心;“一个平台”是民族音乐的共建共享平台;服务国家宏观战略、强国战略,服务北京文化建设中心;满足国家文化大发展需求,满足北京市的建设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满足国际文化展示窗口的需求和满足各民族人民对各民族音乐人才的需求。<\/span><\/p>

<\/span><\/p>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主任郭兰兰<\/span>作主题发言<\/span><\/p>

作为主办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主任郭兰兰在发言中表示,北师大音乐系目前急需加强的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一流人才的引进。目前,音乐系已引进“千人计划”优秀人才——来自德国的音乐治疗专业大师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以该人才为学术带头人,“我们引进他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明年10月份准备召开一个国际艺术治疗大会,希望增进跨学科学术研究,进一步增强我系的国际学术影响力。”郭兰兰认为,音乐学科在建设过程中可以与其他众多艺术学科相互交叉发展,比如音乐与美术、书法、舞蹈、心理学、影视等专业学科的结合,以此培育一种综合性与特色兼具的学科发展模式。此外,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举办ICAF国际文化艺术论坛(网站www.icaf.re.kr)和《音乐与舞蹈学研究》一流学科发展丛书等都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音乐学科建设目前正在进行的尝试。<\/p>

<\/div>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夏雄军<\/span>作主题发言<\/p>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夏雄军作题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一流学科建设思考》的发言。他认为,当前学科专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舞蹈学、表演理论尚有一定差距,虽然这是国内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将在舞蹈理论人才,表演理论人才引进和学院自有人才培育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夏雄军在发言中特别提出了当前师范教育与艺术实践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师范音乐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强调师范性是不是就意味着要弱化专业教育?艺术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日常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与艺术实践活动在时间等方面的冲突?他指出,“综合类师范大学与独立音乐学院比较,无论是在办学规模、硬件条件、师资储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依托综合类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优势,在教育部、省教育厅的部署和领导下,推动和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p>

<\/div>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汪海元发言<\/span><\/p>

<\/div>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王文军<\/span>发言<\/p>

<\/div>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吴凡<\/span>发言<\/p>

<\/div>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韩启超发言<\/p>

<\/div>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王志军发言 <\/p>

<\/div>

广西师大音乐学院院长蔡韧发言<\/span><\/p>

<\/div>

<\/span><\/p>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音乐与舞蹈学科评议组成员徐元勇为论坛作点评发言并就“综合类高校一流音乐学科课程建设在学科发展中重要性问题”提出建议<\/p>

<\/div>

院长论坛现场<\/p>

<\/div>

院长论坛现场<\/p>

<\/div>

院长论坛现场<\/span><\/p>

论坛现场,就综合类高校“一流音乐学科”普适性建设和特色性建设问题,展开讨论。在普适性建设方面,汪海元谈到了“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在发展中适当参照国家行为的评估标准进行“对标”建设。在特色性建设方面,马达提到了以岭南地域文化作为地方大学学科建设特色问题,包爱军提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民族大学学科发展特色,以及吴凡谈到了“新媒体数字化时代的音乐学科发展特色等。广西师大音乐学院院长蔡韧、江苏师大音乐学院副院长王志军、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院长赵志安、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刚等均参与讨论。<\/p>", "published_at": "2018-11-27 09:00:00" }